专业介绍:
工业工程专业设立于2003年,建有省部级实验教学平台“工业工程实验室”,设有科学研究平台“系统评价与设计研究中心”,拥有两个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三个实习实训基地。
工业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学历方面,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1人,学士学位1人;职称方面,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年龄方面,40岁以下教师获得博士学位的占比100%,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比50%。专业教师学历结构、职称分布、年龄层次均较合理。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拥有近10项专利,出版多部专著与教材;教师为南京晨光集团、北京京磁股份、南京国电南自等企业开展讲座培训10余次。
工业工程专业平均在校生176人,生师比为17.6:1。近年来,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24次,其中,国家级学科竞赛4次;学生获得创新创业项目省部级以上立项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近五年,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8%,100%,97.4%,95.3%,97.5%,年终就业率均为100%。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科学素养、人文情怀与工匠精神,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工业工程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工具,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实践能力,能够应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应用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中系统分析、规划、设计、优化、控制和评价等手段,解决生产与服务系统的效率、质量、成本及环境优化等管理与工程综合性问题,能够在工业和服务业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及应用实践的工程与管理复合型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与要求:
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愿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为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服务,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善于合作、百折不挠的意识、意志、毅力和精神;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善于作为。
(一)知识要求:
1、综合知识:综合掌握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管理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知识,综合掌握工程技术的理论方法和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并能将各类工程与管理知识用于解决管理及工程综合性问题。
2、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工业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能够应用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对生产与服务系统进行改善与优化。
3、工具知识:扎实掌握工业工程涉及到的外语、计算机软件等工具技术,熟练操作并能进行及时的学习与补充,形成合理的工业工程专业整体性知识结构。
(二)能力要求:
1、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数学、工程技术、管理学和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与管理问题。
2、设计开发能力: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生产或服务系统问题的解决方案,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成本、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并在方案中体现创新意识。
3、科学研究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初步能力。
4、实践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调查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能够对新时代出现的各种管理问题、决策问题、变革问题进行建模、优化设计、算法分析和系统开发,对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推进实施。
5、工具应用能力: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软硬件现代工具,对生产与服务等复杂工程与管理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
6、交流沟通能力:能够就复杂工程与管理问题同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7、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具备不断学习、适应发展和提升自我的能力。
1、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具备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体健康。
2、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具备自我调解技能和一定抗压能力;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心理健康。
专业课程:
基础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系统工程、人因工程学、工程经济学、设施规划、管理运筹学、工业数据分析、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Python程序设计、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基础、CAD技术、电工电子学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中作为工业工程及制造、质量、物流等领域的工程师或管理者,也可以在政府或咨询公司成为管理人员、公务员,还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