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6809永利简介
yl6809永利成立于2007年5月,是在后工业时代面临自动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管理的新形势下,快速集聚一批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家学者组建而成。学院现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一个,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点一个,管理科学、工业工程(工业智能管理与优化)和质量管理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建有“工业工程实验室”、“质量工程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实验教学平台。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院”的办学方针,目前在校生600余人。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83.87%。教师中, 江苏省“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3名和“333工程”学术带头人2名。教学业绩获得过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项目近20项。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聘请一批国外知名学者担任讲座教授或兼职教授,与法国SKEMA商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国际质量科学研究院等多个国际知名高校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力争建成国内一流的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基地。
专业介绍:
一、管理科学专业
(一)专业基本现状
管理科学专业成立于2002年,最初归属于工商管理学院。2007年yl6809永利成立,同年管理科学专业由工商管理学院划归到yl6809永利。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64%,整体结构合理,年富力强。截至2021年上半年,本专业拥有在校生204人,生师比为14.57:1。近年来,本专业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通过参加教学竞赛、申请教改课题、发表教改论文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在实践教学方面,本专业不断开展对外交流和产学研合作,目前已与5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本科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中屡获佳绩。2021年,本专业获得我校品牌专业培育项目立项。
(二)近年来专业建设主要成效
1、师资建设成效显著
近五年,本专业从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共引进7位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教师总数为14人,其中,4人具有高级职称,40岁以下教师获得博士学位的占比100%。师资建设进一步推动了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发展,近年来本专业在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UTD,国际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领域top期刊)、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管理科学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4项,负责教改课题11项,发表教改论文5篇,1人获得南京财经大学首届高端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本专业为每个班级都配备本科生导师,大一培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大二大三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提高专业技能,大四帮助学生做好规划,明确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并通过学院“星光计划”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平台,在导师的指导下,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取得了诸多好成绩,近五年荣获国家级奖项 14 项,省级奖项 41 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和发明专利等共计 12 项。
(三)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具备系统化管理思想和较高管理素质,掌握必要的数学、经济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用定量分析方法与信息管理技术对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为企事业及政府部门提供数据分析和管理决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四)核心课程
管理运筹学(双语)、系统工程、应用统计学、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双语)、Python程序设计、数据挖掘(双语)、大数据技术及应用、质量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统计分析与应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等。
(五)就业导向
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各类企业、金融机构和事业单位从事商务数据分析与挖掘、市场调研与分析、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等工作,也可进入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或赴国内外知名大学深造。
二、工业工程专业
工业工程专业设立于2003年,建有省部级实验教学平台“工业工程实验室”,设有科学研究平台“系统评价与设计研究中心”,拥有两个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三个实习实训基地。
工业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学历方面,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1人,学士学位1人;职称方面,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年龄方面,40岁以下教师获得博士学位的占比100%,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比50%。专业教师学历结构、职称分布、年龄层次均较合理。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拥有近10项专利,出版多部专著与教材;教师为南京晨光集团、北京京磁股份、南京国电南自等企业开展讲座培训10余次。
工业工程专业平均在校生176人,生师比为17.6:1。近年来,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24次,其中,国家级学科竞赛4次;学生获得创新创业项目省部级以上立项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近五年,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8%,100%,97.4%,95.3%,97.5%,年终就业率均为100%。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科学素养、人文情怀与工匠精神,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工业工程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工具,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实践能力,能够应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应用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中系统分析、规划、设计、优化、控制和评价等手段,解决生产与服务系统的效率、质量、成本及环境优化等管理与工程综合性问题,能够在工业和服务业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及应用实践的工程与管理复合型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与要求:
公民素质与职业道德培养要求:
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愿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为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服务,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善于合作、百折不挠的意识、意志、毅力和精神;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善于作为。
知识与能力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1、综合知识:综合掌握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管理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知识,综合掌握工程技术的理论方法和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并能将各类工程与管理知识用于解决管理及工程综合性问题。
2、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工业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能够应用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对生产与服务系统进行改善与优化。
3、工具知识:扎实掌握工业工程涉及到的外语、计算机软件等工具技术,熟练操作并能进行及时的学习与补充,形成合理的工业工程专业整体性知识结构。
(二)能力要求:
1、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数学、工程技术、管理学和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与管理问题。
2、设计开发能力: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生产或服务系统问题的解决方案,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成本、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并在方案中体现创新意识。
3、科学研究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初步能力。
4、实践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调查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能够对新时代出现的各种管理问题、决策问题、变革问题进行建模、优化设计、算法分析和系统开发,对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推进实施。
5、工具应用能力: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软硬件现代工具,对生产与服务等复杂工程与管理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
6、交流沟通能力:能够就复杂工程与管理问题同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7、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具备不断学习、适应发展和提升自我的能力。
身体与心理素质培养要求:
1、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具备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体健康。
2、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具备自我调解技能和一定抗压能力;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心理健康。
专业课程:
基础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系统工程、人因工程学、工程经济学、设施规划、管理运筹学、工业数据分析、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Python程序设计、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基础、CAD技术、电工电子学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中作为工业工程及制造、质量、物流等领域的工程师或管理者,也可以在政府或咨询公司成为管理人员、公务员,还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三、质量管理与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国家首批特设专业(2013年);全国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排行榜位列A级专业(2017);全国质量管理工程专业联席会副理事长单位(2019年);南京财经大学校级品牌专业(2020);“校友会中国大学质量管理工程一流专业排名(5星以上)(2020);“中国科教评价网” 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并列第3名(2020-2021)。现有专业教师12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海外留学经历人员7名,“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名,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1名,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余项,省部级及其他科研课题60余项,各类教学改革课题15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与教改论文150余篇,获得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10余项;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在校生180余名,学生获省部级以上立项与成果100余项。
专业目标:建设成为区域著名、全国同行认可、具有财经底色与质量特色的一流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培养中国高层次的优秀质量人才,不断提升专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致力于服务国家质量强国战略、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办好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担当!
专业课程: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成本管理、质量控制、质量检验、标准化工程、质量体系与认证、服务质量管理、质量创新管理、试验设计、可靠性工程、卓越绩效管理、大数据思维及决策等。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商、质检、食药)等国家机关、质量研究机构(标准化研究院、质量监督检验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计量监督检测研究院等)、质量认证机构(方圆、莱茵、劳氏等)、高新技术企业(通信、互联网企业、汽车等)、现代服务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邮政、银行、证券、保险等)等,从事质量管理、质量监督及科学研究工作。鼓励学生继续深造,考取黑带、绿带等专业证书,担任质量首席官(质量总监)等职位,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